“一瓶100多块钱的化妆水,扯下来的塑料膜就有2米多。”刘女士在今年双11“买买买”之后,感叹快递包装的塑料使用量。记者连日走访市场发现,限塑令十年来,限塑有变“买塑”的趋势。不仅商超大量销售塑料袋,物流业更是成为制造塑料垃圾的大户。(12月2日《广州日报》)
一瓶化妆水的包装,耗费了两米多的塑料膜——说到底,无非就是两个原因使然:便宜,成本低;任性,没人管。因此双11过去,天量物流包裹之后,漫天都是塑料纸和塑料膜。
当然,数据更能说明问题的严重性。一方面,2018年全国快递业共消耗编织袋约53亿条、塑料袋约245亿个、封套约57亿个、包装箱约143亿个、胶带约430亿米,国内使用的包装胶带一年可以缠绕地球1077圈。另一方面,中国塑料加工企业有10万多家,从业人数约400万人。中国每年的塑料消费超过1亿吨,约占全球消费的四分之一,位居世界首位,人均消费也达到了惊人的82公斤。简言之,商家的过度使用与终端的消费惯性,互为因果地推高了白色垃圾的风险“能级”。
按理说,限塑是没有法外之地的,电商物流也不能免于监管。今年初,国家邮政局开始大力推动实施“9571工程”,即到2019年底,电子运单使用率达到95%、50%以上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循环中转袋使用率达到70%、在1万个邮政快递营业网点设置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但就目前的目标达成度来看,实现全年目标依然压力山大。这背后的原因,很多人归于可降解塑料袋的成本。据称,可降解塑料袋成本是不可降解塑料袋三到五倍。因此,除了大物流企业有环保自觉之外,大部分小商户在趋利本能之下,还是选择了“一切照旧”。
值得一说的是,“一瓶化妆水耗费两米多塑料膜”的个例,说破的恐怕并非只是环保材质的成本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折射出电商物流的环保监管基本处于失控失序的状态。没有敬畏,自然没有“度”;没有规矩,自然没有“怕”。就算是未来的生物降解塑料触手可及,如果过度包装的脾气不改改,有多少资源经得起如此浪费、有多少环境容量经得起任性作为?
今天,过度使用塑料带来的白色污染,已然是个全球性的难题。无须讳言的是,十几年过去,我们的限塑令“名存实亡”,不少商家依然我行我“塑”、电商物流更成了吃“塑”大户。在新版限塑令呼之欲出的当下,厘清电商物流等新经济领域的限塑责任,显然比单纯寻找生物降解塑料更迫切、更要紧。一则,快递包装、外卖包装的塑料使用情况,应该有个“国标”一样的规范;二则,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要像当年严查酒驾醉驾一样严查塑料的过度使用与包装,用大罚单培养大自觉、以大整治构建大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