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挂运输起源于上世纪40年代的欧美地区,在物流业基础设施完善的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甩挂运输已经成为干线公路货运的主要方式。甩挂运输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通过牵引车和挂车的灵活搭配,大幅节省运输途中货车因装卸而等待的时间。在提高运输和物流效率、降本增效方面,甩挂运输有着巨大的优势,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运用已久,但在我国普及程度较低。
标准化是甩挂运输能否顺利实现的基础,也是最引人关注的痛点所在。相比于欧美国家标准化程度较高的牵引车技术标准,我国的牵引车还没有实现技术标准的统一。据了解,作为牵引车链接或脱开挂车的载体——鞍座,国内市场上一般有50mm和90mm等几种型号,尺寸和重量也都各不相同,从而导致不同的牵引车和挂车之间较难匹配。
从生产制造的角度看,主要是由于目前国内的牵引车制造标准不高,进入门槛低。要实现装备设施的标准化,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推动。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指出,要推动多式联运、甩挂运输发展取得突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戴定一认为,多式联运、甩挂运输涉及物流技术,意义重大;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的基础是集装单元化,应该与制造业联动,推动物流的转型升级。
这其中提到的“与制造业联动”,就是要打通供应链的上下游,将牵引车的使用与制造环节统一化,从源头实现标准化。《意见》还指出,要促进包装箱、托盘、周转箱、集装箱等上下游设施设备的标准化,同时推进物流车辆标准化。戴定一认为,车辆的标准化包含三层含义:一是生产角度的模块化和分工协作需要的标准;二是产品与客户之间的责任标准,涉及安全、环保、节能等主要因为;三是物流业务中的分工协作标准,如与托盘、集装箱、物流箱之间的匹配标准。
然而,即便所有的拖车、半挂车都能够实现标准化,也就是硬件方面不再有阻碍,甩挂运输也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情况,是否采用甩挂运输,仍然倚赖于物流企业的实际需求。易流科技副总裁黄滨在《解读丨激活多式联运的公路甩挂》一文中提到,采用甩挂运输模式的重要前提,一是有充足的货源,“甩挂运输的目的,是提高牵引车及司机的作业效率,如果牵引车及司机空跑的时间太久及空跑里程太长,就失去了甩挂最根本的意义。”二是要有对货物流向及规模有全局的掌控力,“多点、多线路联合甩挂运输的逻辑比较简单,但难点在于如何实现对多点及多线路的货源进行统筹。”
华南理工大学物流工程系主任张智勇教授认为,甩挂运输的优势主要有: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输效率、促进节能减排、推进现代物流和多式联运的发展,而我国目前的甩挂运输存在着“甩挂作业程度低、运行模式不成熟、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痛点。在他看来,目前我国货运企业集约程度低,难以有效整合运力、货源、信息等运输资源,企业管理水平低,物流信息化和运输智能化管理的基础薄弱;在设施设备方面,基础设施落后、车辆制造标准滞后,牵引车与挂车之间缺乏统一标准,难以匹配;在法规制度方面,存在车辆管理问题,如半挂车是否属于机动车,定义尚不明确,海关监管方面,也有不允许牵引车、半挂车分离等规定;在信息化方面,信息化程度低、信息共享不到位。
总结来看,除了物流车辆和设备的标准化,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法规制度的完善、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以至于企业的实际需求,都是影响我国甩挂运输突破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转自亿欧,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欢迎关注“山东双龙物流”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