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赤峰大部分地区属昭乌达盟,南部一部分属卓索图盟,统一归于直隶省管辖。
清康熙三十七年,玄烨去盛京谒陵。途经敖汉,见"敖汉及奈曼诸部田土甚佳,百谷可种",便谕令:"向因牧马之地不可种谷,未曾退耕者,命酌留草茂之处为牧地,余可垦耕,农牧两不相妨。"是年冬,清廷遣官至敖汉、奈曼、翁牛特(今红山、松山、元宝山区)"教之以耕",是为清代几次东北移民实边之始。
清雍正元年,于直隶省北部热河上营(今承德市区)设热河直隶厅,仍属直隶省,第二年设热河总管,管理东蒙民政事务,赤峰地区归于热河厅管辖。
清雍正七年,清廷析热河直隶厅以东八沟地区(今平泉县)建八沟厅,管理卓索图、昭乌达盟两盟汉民事务。
清乾隆五年,置热河道(治所承德),领承德府及卓索图、昭乌达两盟境内的府、厅、州。
清乾隆七年,承德直隶州复改为热河理事通判厅,并于八沟厅设乌兰哈达巡检员。有张、马、白等10户回民自山东等地迁来赤峰定居,后人称“赤峰回民十大家”。伊斯兰教也自此传入赤峰。翌年在西横街西侧建土房5间为活动场所。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仿照奉天清真南寺(今沈阳清真南寺)扩建为砖瓦结构,即今清真北大寺,是由保镖商马汾乡老派阿訇到关内、新疆等地“敛布施”凑钱修建的。
清乾隆二十二年,哈达街(今红山区老城)已初具规模。由于清初招垦及雍正初年"借地养民",汉人大量涌入,哈达街已成为关外农商各界辐辏之地,“九街三市”渐而形成。9街是:头道街、二道街、三道街、之后又建四道街、五道街、六道街,为东西走向横街;西横街、东横街、兴隆街为竖街。3市是:马市,在二道街中段东头街心,到光绪年间每天有一、二百匹马上市;粮市,在今东横街南端,后又辟两个小粮市,3市日进出粮车百余辆;菜市,位于五道街南门外,和六道街西屯东口,每日清晨农民进城售菜,市内零菜摊都来此批发。由于人多,卖切糕、豆腐脑、果子、面茶、哈达饼、火烧、糖包等小贩也来此出摊叫卖,市场异常繁荣。
清乾隆三十三年,元宝山煤矿开采(今元宝山区元宝山镇)。起初是以铁匠手艺为生的山东平凌县王、李师徒二流民发现的,组织50余佃户打一斜井,两个月后出煤。这就是迄今拥有6000名职工、年产百万吨大型煤矿元宝山露天煤矿的前身。
清乾隆三十九年,析八沟厅,置乌兰哈达厅、塔子沟厅。乌兰哈达厅治所哈达街(今赤峰市红山区老城),辖昭乌达盟翁牛特(今赤峰市翁牛特旗、松山区、红山区、元宝山区)、巴林(今赤峰市巴林左、右旗及林西县)、阿鲁科尔沁(今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克什克腾(今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札鲁特(今通辽市扎鲁特旗、开鲁县)诸旗;塔子沟厅治所塔子沟(今朝阳市凌源市区),辖卓索图盟喀喇沁左旗(今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喀喇沁中旗(今赤峰市宁城县)、喀喇沁右旗(今赤峰市喀喇沁旗)、敖汉旗(今赤峰市敖汉旗)、土默特左旗(今朝阳市北票市、阜新市西部)、土默特右旗(今朝阳市区、朝阳县)、奈曼旗、库伦旗。
清乾隆四十年,析塔子沟厅东部为三座塔厅,治所朝阳城(今朝阳市区),现赤峰市敖汉旗属之。
清乾隆四十三年,清廷升热河直隶厅为承德府;八沟直隶厅改为平泉州;三座塔厅改为朝阳县;塔子沟厅改为建昌县;乌兰哈达厅改为赤峰县。以理事通判管知县事,一并隶属于承德府。
清道光十五年,天主教始传入赤峰地区,由北京法国遣体会士传入,当时赤峰天主教归奉天(今辽宁省)教区管辖。
清咸丰八年,赤峰县知县李吉昭、驻军统领吕本源倡导,由驻军出人,市街八大行业商绅捐资,沿英金河南岸修筑土石防洪堤坝,约8华里。
清咸丰十一年,朝阳县农民起义队伍,在刘煮、李凤奎率领下,夜袭赤峰县城,砸囚狱,焚衙署。四月下旬,起义军被清军克星阿镇压下去。
清光绪十三年,赤峰二道街东段路北天主教堂(即今赤峰天主教堂)建成。
清光绪十七年,金丹道首领杨悦春(今敖汉旗金厂沟梁镇设力虎村杨家湾子人)率众起事,起事后风起云涌,聚数万之众,攻王府,烧教堂,很快蔓延赤峰、朝阳、平泉、建平4州县。在赤峰,“环县数十里内村镇被强占,被围紧急”。清廷闻讯大为震惊,急命直隶总督李鸿章饬令提督叶志超统兵进剿。同年末,金丹道起义事平。
清光绪二十七年,清廷决定推行新政,要求中央和地方大员提出方案,从关内大批移民垦殖,“以实边陲”。
清光绪三十二年,赤峰县邮政局设立,通邮至承德、围场、乌丹、经棚、朝阳、凌源等地。
清光绪三十三年,清廷根据热河都统廷杰的奏请,升赤峰县为赤峰直隶州,治所在哈达街。首任知州朱墀生。同时置开鲁(今开鲁县)、巴西(翌年3月17日改称林西,今林西县)、绥东(今库伦旗)3县,其中开鲁、巴西隶赤峰州,绥东隶朝阳府(今朝阳市)。
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哈达街各小学组织宣讲队,高唱“驱逐鞑虏,还我山河”,“推倒满清,建立中华民国”等口号,夜间,组织200余名学生和工商界人士挑灯游行。